創業動機

創業的動機裡,當然最常被用的口號就是’追逐夢想’,不過想想看,追逐夢想也不見得要創業,找到一個好工作,不管是上班時或下班後,有夢最美,夢想的空間其實也很大。另外’追求自由’ 也是一個常見的理由,主要不外於不喜歡被人管,喜歡自由發揮的空間。當然還有’ 財務獨立、富足人生’,自己印股票印鈔票最棒了,不過這個理由應該是創業成功的結果,如果動機是這個,就像是手握著一張樂透彩卷,想著美好的未來,一樣的夢幻。當然,最好的是’看到一個別人都沒看到,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做一定後悔’ 的創業理由,不過,最好這是真的。

我大學時代擔任系代表,常常需要和別系的代表們交流,我一直覺得有某一個系代表,人長得很普通,甚至可以說是很瘦小、貌不驚人型的,雖然和大家相處愉快,但處處透漏著不知名的野心,和急迫的成功慾。在一次偶然的深談中,聽到他說,他家的牆壁,沿著水溝邊蓋起來的樣子,看看破爛的程度和速度,大概撐不過幾年就要倒了,所以他要快點畢業賺錢養家。我當時真是不了解他在說什麼,要趕快畢業還來做什麼系代,出去打工也可以賺一些錢啊,不過後來我了解了,是貧窮Drive了他的Ambition,他的野心是源自人類求生的本能,比當時的我強大多了。

我在第一次自行創業前,是某大美商的大中國區高階主管,出門都習慣賓士車接送,上飛機前有貴賓室休息,晚上必住五星酒店,吃飯都在星級餐廳,上海灘的高檔餐廳大概被我吃過一輪不只,台北的高級日本料理更是小菜一碟,指使人做事就是動動嘴和寫寫Email,到那裡都是有一群北大清華畢業的小囉囉們前呼後擁的,安排的服服貼貼,我只負責買單,不過錢不是問題,公司會出,我每個月報帳都可以報掉一部小汽車的錢,見客戶時,也因為我後面大公司的光環和我的頭銜,而倍受禮遇。

不過,當光環不見後,一切都不見了,吃飯變成吃小吃攤,出門要找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坐,五星酒店早已經忘了樣子,金卡變銀卡然後變普通卡然後被取消,沒有部下支使,最重要的是,客戶基本上不理我,別人嘴裡不說,背後根本瞧不起我,對投資人我就像哈巴狗一樣,就連普普的員工我都別忘了隨時要巴結一下,深怕稍微話說重了一點,就負氣離開,我講得話,常常輕如鴻毛,無人鳥我。這種我以前從未有的經驗和感受,也可以說是一種屈辱的感覺,在創業中期之後可以說是天天如影隨形,我每天想的都是以後,要如何給這些傢伙一些顏色看,其實這個壞念頭,也是我能夠撐下去到公司被成功收購的一個主要動力,貌似不服輸的概念。

話說宏碁公司的創辨人,我的偶像,施振榮先生,在1976年,32歲時,離開前任公司,一個傳統台灣家族企業,榮泰電子前,也曾試圖挽救榮泰,我相信,他很努力,但是意見不被採納,在深深的無力感,退無可退的情況下,用僅僅的一點點錢,創立了宏碁公司,當然也是他看到了一個大趨勢的到來,覺得機會難得,不做可惜。但也可以說他是因為忍無可忍,半被強迫下的創業之旅。我也猜想,也許或多或少,也有爭一口氣的味道存在。臺灣好多家成功高科技公司的創辨人都是所謂的僑生,有來自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僑生在台灣學校裡是被歧視的,至少不是主流,靠關係找工作不如本地生,可能也反而激勵他們創業必勝的決心也不一定。

Steve Jobs的Apple復仇之旅,我想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的了吧;但也許你不知道,Steve Jobs 和Oracle 的Larry Ellision 一樣,都是二流學校的中輟生,你真得覺他們在找工作時沒有被歧視和不順利,創業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路?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在Harvard時的三個家世優渥的有錢學長,只是純粹的想要利用Mark的程式功力,外包一個工作給他,一點都不把他當成自己人,Mark後來搶了他們Facebook的Idea,當然主是因為利益,但說不定也是一種對階級意識的不滿和報復。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權,靠的不是美好的未來夢想,而是人民對清朝末年積弱腐敗的憤怒和不滿;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人毛澤東先生,靠的也是窮苦農民長期被有錢地主欺壓的怒火,而得到了天下。所以,美好的夢想未來永遠是抬面上創業的理由,而真正讓他們成功的,是這些人類本性的黑暗力量。

我看過一篇報導,說iPhone的使用者,在觸摸著他們心愛的手機時,腦波發出的頻率和撫摸他們的愛人是一樣的,也許是因為電話的那一頭有他們所愛的人;但有趣的是,在碰觸手機時,腦波所發出的頻率也和人類恐懼的腦波頻率一樣,大概是電話的那一頭也有他們害怕的人,或是他們害怕如果沒有iPhone,他們也會失去了社交網路一樣。不過無論如何,愛和恐懼一起,造就了幾億只產品的銷售,很有趣的分析。

我從小就嫉惡如仇,創業時期遇到的壞人,對我加害的仇,我是一點也沒忘記,復仇的準備,也是默默的在做,總有一天,這些檯面上的惡人,勢利的商人,可惡的黑道,一定會Pay的。現在想想,我現在創業的動機,真得比較強,而第一次創業的動機,真是弱爆了。

所以,貧窮,困頓,無力感,被人瞧不起,憤怒,復仇,恨,不爽,欲望,恐懼,愛,這些人類本能的呼喚,比起追求夢想什麼的,有力多了。創業的動機,決定你創業是否能成功的第一步。

當然,看這篇較為感性的文章時,請還需配合本書,’為什麼要創業’ 和’ 創業前的準備’ 等較理性的章節一同觀賞。市場,產品,團隊,資金,正確的執行力,還是主宰著創業成功的脈博,否則失之偏頗,創業還是大不易。

自我認知的力量 Be Yourself

“First with the head, then with the heart, you’ll be ahead from the start.” (先用頭,再用心,你就會在起跑點領先)

“When men can be made to hope, then they can be made to win.” (人可以被製造成有希望的能力,就可以被製造成有贏的能力)

“Winning is a state of mind that embraces everything you do.” (要贏是一個態度,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這個)
― Bryce Courtenay, The Power of One

即然說是要轉大人,就要來介紹一本歐美年輕人的啟蒙好書,澳洲作家Bryce Courtenay(布萊思.寇特內) 的小說, The Power of One(一的力量)。主角是一個南非的白人少年,Peekay的成長故事。Peekay從小因為瘦弱,在學校中被大的小孩霸凌,他學習在逆境中求生存,從逃避無情現實,到幻想中的夢之地去躲藏;到學習低調隱身到人群之中而不被欺負,後來他發現如果例如比賽拿冠軍,也是另一種隱身之術,因為朋友會不再欺負他,甚至會歡迎他。成長的過程中,Peekay從一位德國老師身上學習智力的精進,從拳擊老師身上學習體能的進步,終於脫離被欺負的命運,長大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是Peekay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到,只要相信自己做的到,不要被現實的環境和既成的規則限制,保持一顆能獨立思考熱情的心,永不放棄,你就不會被擊倒,一切的力量都是源於自己心中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不停地追求進步精進,這個世界,就是你的,所有的規則,都可以被改變。

我們工程師,未必從小被欺負,相反的,可能從小倍受寵愛。當你好不容易提起勇氣來創業,卻常常還是在一個固定的框架中看事情,思想上不能獨立,處處受到不該有的限制,雖然有夢想和熱情,技能和方法,卻不了解力量的來源,沒有意識到創業是要創造的,規則也可以被創造的,不認知自己有這個力量,不能thinking out-of-the-box,不了解正向和負向一樣重要,就會失敗,雖然一時失意也是必然,但有些人永遠不明白。而這個力量,就是The Power of Yourself,轉大人,先從相信自己開始,只要你相信,任何事情都難不倒你,你的夢想,一定可以實現。

讀我這本書時,也請特別注意,我的經驗,只是你的參考,我的失敗和痛苦過程,黑暗和負面的事情,才是你更要留意,轉成你正面,贏的力量。

最後,書中還有一些名句,我且不翻譯,請細細品味。

“Always listen to yourself… It is better to be wrong than simply to follow convention.”

“Never take advice from a donkey.”

“I have found in life that everything, no matter how bad, comes to an end.”

“The power of one is above all things the power to believe in yourself, ofen well beyond any latent ability you may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e mind is the athlete, the body is simply the means it uses to run faster or longer, jump higher, shoot straighter, kick better, swim harder, hit further, or box better.”

“I learned that in each of us there burns a flame of independence that must never be allowed to go out. That as long as it exists within us we cannot be destroyed.”

“what is a German? to say a man is a German, what is that? does it tell you if he is a good man? or a bad man? no, my friend, it tells you nothing about a man to say he is German. a man must think what he is inside. what he is on the outside, how can this matter?”

勇敢承受風險 -Take Risk

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假設你發明了一個怪怪顏色,例如紫色,混濁不堪,味道有一點臭臭的,但很好喝的飲料。拿到幼兒園去給小朋友試喝,可能有一半的小朋友看到怪怪的東西不敢喝,但會有一半會去喝然後發現好好喝。如果拿到高中去,你會發現敢喝的人變少了,再拿到大學去,可能只剩幾個人敢喝,可能還是朋友前耍酷才喝的。拿去給上班族試喝,大概沒有人要喝了。為什麼呢?主要是隨著年紀成長,對於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接受度越來愈低。

 

如果你真得是適合創業,有著夢想,就不要猶豫了,放棄你現在不愛的工作。創業去吧。承受一些高風險後,迎向自由自主的人生。

 

如果不安定的高風險不是你的菜,我會建議考慮留在你目前的公司,尤其如果是很好的大公司。我認為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嘴上說可以承擔風險,其實可能完全無法想像風險事實的真像。

 

對自已誠實,問問自已的內心深處,什麼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因為只有你才知道。

創業的成功率統計數據

有趣的是,即使是在美國矽谷,也沒有人真正有系統的分析新創公司的成功或失敗率。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矽谷創投老手如 Ron Conway, Paul Graham的投資經驗,看到一些數字

 

l   在2002-2010年間,約500家矽谷的新創公司為樣本,大約有40%是完全失敗,公司倒閉,投資完全沒有回收。

l   在2000年網路泡沫年代,更是糟糕,有77% 的公司完全失敗。

l   60%的公司是屬於成功的,成功定義包含公司還在營運,已賣出而且投資不是零回收。

l   如果新創公司創辨人是已經創業過的老鳥,成功率會增加。

l   不論外在經濟條件有多好或多糟,成功率大致都一樣,所以任何時間創業都是好時機。

l   以往每十年才有一個巨型公司產生,現在幾乎每年一個。

l   年輕創業家較有活力,他們會嘗試任何事,讓每一件事都成為可能。

l   相信直覺並迅速反應,果決力是成功關鍵。

l   創始團隊以2-3人為佳,4人以上團隊表現都不好。

l   男生女生幾乎沒有分別,關係好的夫妻檔也不錯。

l   年齡也幾乎沒有影響成功率。

l   心志堅強的創始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實創業成不成功,最主要還是在人。定義成功率也不太客觀,矽谷的統計數據,就把他當成參考吧。

那為什麼現在不行動? 不創業的理由

如果上一章資方和勞方心態的討論還不能說服你該創業了,至少做什麼去脫離勞方的宿命。而且你也認為你是適合創業的,那為什麼現在不開始行動呢?

那麼根據美國矽谷知名新創基金Y Combinator 研究發現,新創業的人雖然只有少於一半機會會成功,但是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空手而回,也許公司沒成功,但創業者學習到的經驗,和累積的人脈,都是為了也許下一次,或下下次,真正的成功做準備。如果你在看這本書,說明你至少對現狀不滿,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期待。那麼,你為什麼不現在做決定。

題目不夠好 –

當然這是最大的理由,一個創業的題目的確要有夠大的想像空間,不然不會吸引資金和人才的加入。題目夠不夠好,除了作足市場調查的功課外,也要多和人談,談多了自然題目會越修越好。你不需要擔心idea被偷走,如果那麼容易被抄襲,也可能表示進入門檻太低,不是一個好題目。另外,題目好不一定要大,現在是全球化的世界,我可以向你保証,你現在心中想的題目,在這個地球的某一個角落,肯定有人在想,而且可能己經在做了。所以快比好更重要,Local比 Global更好。

還沒準備好 –

我們大部分的人在學校都沒有學過創業,雖然技術或Ideas有創業價值,但是對如何成立公司,股權如何設計,看不看的懂 Term Sheet, 恐怕都是一知半解。在創業前,的確需要準備好這些基本功。另外一件大事,先不講投資的錢了,自己的錢在沒有收入的狀況下,夠撐二三年嗎?如果單身還好,有了家庭後,另一半的薪水夠用嗎?另外對新創公司來說,好的人材最重要,你有足夠的朋友人脈,會和你一樣,共同打拼嗎?我第一次創業就在這裡吃了大虧,我長期一起討論創業的朋友,到了我真得要創業時,都因故缺席,結果我只好和一些其實沒有共事過,臨時找的朋友合夥,結果自然不好。這是真的要準備好。

太年輕,或太老 –

 

在美國,平均創業的年紀大約是27歲,但18歲就創業的也不是沒有。在亞洲,平均創業年紀比美國高了不少,30到40幾歲創業佔了大多數,我也有看過50幾歲才出來創業的。所以年紀完全不是問題,重點是你想不想創業。當然,年紀越大,經驗越多,越不容易被騙。但是瞻前顧後,反而錯失先機,風險反而更大。所以創業還是越年輕越好。

害怕不確定性 –

要創業第一件事就是要克服這件事,如果你喜歡一切事情照計畫進行,安排每一個可能的細節,那麼我勸你不要考慮創業。因為你可能不會喜歡這種每天都有無法預期事情發生的感覺。創業剛開始會還好,久了之後,你一定會很痛苦的。

父母及家人希望你讀博士 –

亞洲人傳統重視學位,Bill Gates,Steve Job,Mark Zuckerberg等人中途輟學的行為可能無法為父母或親人所諒解。如果無法說服家人,突破這一關,還是很難創業的。

找工作才是正常吧 –

你可以忍受’ 不正常’嗎?你可以承受家人、父母、親人、朋友們異樣的眼光嗎?人前人後的指指點點,受得了嗎?如果你的父母和家人都是某公司雇員,公務員,或是他們的人生成功經驗裡沒有創業這個元素,你又明明可以找到很捧的工作,那麼你的創業之路,就有很多阻礙了。

以上這些如果對你都是很強的理由,又不能說服自己,最好再考慮一下你想創業的這檔事。不過如果真的有心,這些也不過是一些籍口罷了。